2018年5月14日住建部发出了关于征求《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及《全国建筑工人管理服务信息平台数据标准(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拟在全国推行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
根据《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规定,凡从事房屋建筑和城市基础设施工程施工的建筑工人都纳入实名制管理范畴。
从规定来看,在这一管理事务中,政府、建设单位、承包企业、建筑用工企业、监理、建筑工人有不同的职责。
有关政府部门(主要是住建部门)负责政策制定,提供全国建筑工人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对建筑企业和施工现场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进行督促和日常检查监督。
建设单位负责在招标文件和有关的施工合同中,载有要求承包企业实施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的条款,并督促承包企业履行这些条款。
承包企业(包括工程总承包、施工总承包企业和直接承包建设单位发包工程的专业承包企业)对所承建的工程项目的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负总责:对现场专业作业人员实名制信息进行登记与核实、核查劳动合同签订情况及工资支付的约定、配备硬件设施设备进行实名制考勤、建立统一的建筑工人实名制台账、将项目工人的相关信息上传至政府的建筑工人管理服务信息平台等。
建筑用工企业(包括使用自有建筑工人的承包企业、建筑劳务企业和专业作业企业)对本企业的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负总责:对本企业的建筑工人信息(姓名、年龄、身份证号码、籍贯、家庭地址、文化程度、培训信息、技能水平、不良及良好行为记录)进行采集、核实、更新,并将相关信息上传至信息平台;建立实名制管理台账,并将台账提交承包企业备案;按劳动合同约定发放工资;在工程现场配备专管员,负责本企业作业人员的日常管理。
工程监理负责审查承包企业的建筑工人实名制实施方案,并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
建筑工人负责如实提供自己的基本信息、从业情况,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开设登陆建筑工人管理服务信息平台个人账户。
虽然,《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办法》还处于征求意见过程中,不过,在此之前,国务院、住建部、人社部等政府部门已多次发文提出要“全面推行建筑工人实名制”,也已有诸多省份、地区已经开始或即将开始实行建筑工人实名制,包括河南、四川、广东、福建、江苏、深圳、浙江温岭等地。另外, 2017年5月,全国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平台已正式上线,目前,平台已上线项目5099个,参建单位45263个,在册工人221.7万人,在场工人141.4万人。在这种背景下,《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办法》的正式制定、发布和实施应该指日可待。
那么,针对建筑工人实名制很可能全面实施这一新情况,建筑企业需要注意什么呢?我们建议:
1,逐渐适应需与建筑工人订立劳动合同的正规操作法。诸多建筑企业没有与建筑工人订立劳动合同的习惯,在实名制实施前,应逐渐改变这种习惯;
2,增加劳动法规方面的知识。实名制实施后,建筑工人将有确凿的依据证明其属于哪个企业的员工、在哪个工程项目中从事工作,这将支撑他维权的决心和信心,建筑企业可能会收到很多此前较少被工人提出的要求,诸如加班工资、劳动合同终止经济补偿金、经济赔偿金、未签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补差、补充缴纳社保等。显然,企业要增加应对这方面要求的劳动法规方面的知识,调整之前粗放型的劳动管理模式;
3,减少与包工头个人签订分包合同的情况。在实名制下,包工头所属的工人将直接登记在建筑承包企业名下,建筑企业将不可避免的承担这些工人工资(包括加班工资)足额发放、缴纳社保、处理工伤、支付劳动合同终止时的经济补偿金或赔偿金等所有用人单位的责任,与之相应,也将不可避免的要直接对这些工人进行管理,在这种情况下,包工头的独立管理、独立担责的作用就基本不存在了(包工头的作用只有在建筑行业用工不规范、工人维权难的情况下才能体现),建筑企业再与包工头订立分包合同,不再能获得原先的降低用工成本、规避用工风险方面的好处,反而将得不偿失;
4,做好人工成本增加的准备。实名制将规范建筑企业的用工,必也将增加企业用工成本,企业应有所准备,并制定对策转嫁或内部消耗这部分成本。不过,也应看到,用工的规范,将有利于提升管理品质和效率,减少安全风险,提高施工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