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习总书记在提倡“德主刑辅、礼法合治”。政府提倡德为主的口号,实际上正说明我们的社会缺乏德。纵观社会,处于功利浮躁、金钱至上、唯利是图、缺乏诚信的状态。而道德缺乏的重要表现就是缺乏诚信、说假话。现如今,法庭上充斥着谎言,正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现象。
我所曾为保险公司代理一起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在案件调查过程中,经过律师的不懈走访发现:原告及其代理律师一起伪造了其在上海长期居住的证明,而且是通过私刻使用居委公章制造的伪证。在庭审过程中,当伪证被揭穿以后,法官对当事人虽然按农村人口标准的赔偿标准进行调解赔偿,但当事人的伪证行为却未受到惩罚,原告代理律师事后也仅受到了司法局的通报批评的处分。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只有在刑事案件中作伪证,才会被追究刑事责任,伪证罪妨害的犯罪客体为刑事司法活动;而司法机关的民事诉讼活动不能成为伪证罪的客体要件。当事人或证人肆意的谎言和作伪证,不会受严厉的惩罚和制裁,但蒙混过关得到的利益又是巨大的。在此情况下,若果法律成为摆设,伪证说谎不必担心达摩克利斯之剑之时,不法之徒即可随意的投机取巧、弄虚作假,从而专营取巧者将如鱼得水,兴风作浪。
诉讼难免牵及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如何辨别法庭上的谎言是古往今来的司法者研究的重要课目。
在我们古代法庭上的测谎,采用的是听讼的制度,具体分为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辞听是“观其出言,不直则烦”即观察当事人的语言表达,理屈者则语无伦次;色听是“察其颜色,不直则赧然”即观察当事人的面部表情,理屈者则面红耳赤;气听是“观其气息,不直则喘”即观察当事人陈述时的呼吸,理亏则气喘;耳听是“观其聆听 ,不直则惑”即观察当事人的听觉反应,理亏则听觉失灵;目听是“观其眸子视,不直则眊然”即观察当事人的视觉和眼睛,理亏则不敢正视。《唐六典》规定:“凡察狱之官,先备五听。”
在古代印度也有种有趣的利用动物测谎的方法,叫圣猴法:印度传说有一种圣猴,说谎者一摸尾巴,它就会叫。而诚实者一摸再摸,圣猴都会安安静静。实际上这是利用心理学原理让说谎者“中招”。法官审案时将尾巴上涂了碳粉的猴子置于黑屋,让嫌疑人逐一进入摸猴子尾巴。说谎者心虚不敢摸,而诚实者坦然照摸不误,结果手上有碳粉的人自然是君子了。
嚼米法也是印度人的发明:让嫌疑人各自放一把炒米在嘴里,嚼两下吐出来,说谎者由于唾液分泌少,吐出的米明显比诚实者干。这种方法给测谎加入了生理反应的内容。
而随着科技的发展,用机器测谎的手段不断加入了科学的内涵。当代测谎仪比较标准的叫法是“多功能生理扫描记录仪”,主要测定人体生理变化的4个方面:血压、心律、呼吸和皮肤电阻。但别以为一上测谎仪便知是否说谎,实际上测谎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测谎为侦查提供线索的效果是可靠的。但是在法律上尚不能作为证据来使用,不能作为证明有罪或者无罪的标准。在美国有这样一个案例:1978年,巴兹•费伊在托莱多被捕,罪名是抢劫杀人。被害人和费伊相识,临终之前指认蒙面杀人犯就是费伊。警方在对费伊进行测谎时,没通过。换了一个测谎员之后,还是没有通过。于是,费伊被起诉,罪名是恶性谋杀,费伊由此被判处终身监禁。但两年后,真凶落网并坦白了他的谋杀罪行后,费伊才被无罪释放。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测谎仪的不可靠性。
现行的我国的法律规定,面对法庭的谎言莫辨是非的情形下,通常一方面是非曲直的评判有赖于举证责任的归属。现代法律进步性和人性化常体现在弱势群体面对强势主体的案件,往往规定举证责任倒置。譬如医疗事故、刑事案件、高危作业、环境污染、质量纠纷等等。如果法律关系、案情比较错综复杂的案件,往往依赖法官的自由心证。
作为诉讼参与人,须想尽办法查找各类间接证据、传来证据等;作为当事人,如果讲的是真话就当适时上庭,让法官用自己的辞、色、气、耳、目的五听来做判断;作为律师,则需要考量的是庭外准备及辩论技巧。如何设置隐蔽性、连贯性、突然性、埋伏性的问题来攻击对方的软肋,是值得琢磨研究的。也需加强与法官的正当交流、意见交换来取得信任与支持。
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建立个讲诚信、说真话的社会。易经讼卦云:“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非讼、共赢、和谐是发展的正道,诚信、警惕、公正是讼师的态度。
Author Archives: 宝申理律师
一人公司与独资企业的差异
一人公司与独资企业,有相同的特征,即投资人都只有一个,但二者更多的是存在差异,细述之。
首先,出资人的资格要求不同。一人公司的投资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如公司、有法人资格的企业、有法人资格的社会团体等),还可以是国家,但独资企业的投资人只能是自然人。 点击阅读全文
公司被吊销之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八十条规定:
“公司因下列原因解散:
(一)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
(二)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解散;
(三)因公司合并或者分立需要解散;
(四)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者被撤销;
(五)人民法院依照本法第一百八十二条的规定予以解散。” 点击阅读全文